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信陽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各管理區、開發區,市政府有關部門:
《信陽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試行)》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22日
信陽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試行)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從源頭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有效促進生態環境改善、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立足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力爭實現農作物秸稈全部轉化利用,從源頭上解決秸稈焚燒問題,基本杜絕大面積焚燒秸稈現象。圍繞秸稈產業化利用,支持秸稈綜合利用市場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提高秸稈消化能力。全市秸稈產業化利用結構更加優化,秸稈收儲運體系不斷完善,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提升,到2025年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
二、工作原則
(一)農業優先,多元利用。堅持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在滿足現代農業和畜牧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抓好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示范推廣,穩步推進秸稈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推動秸稈利用向多元循環方向發展。
(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根據各地秸稈品種和資源量、生產生活方式、產業布局等,統籌編制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五料化”利用的優先時序,避免資源無序競爭或資源不足。
(三)市場導向,政策扶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農民積極參與的長效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研究完善秸稈利用終端補貼等配套政策。
(四)疏堵結合,以禁促用。加大秸稈禁燒監管和教育引導力度,嚴格執行秸稈禁燒處罰措施,形成禁燒高壓態勢,引導群眾改變焚燒秸稈習慣,宣傳秸稈利用方式和好的典型,提高綜合利用認知水平。
三、重點任務
按照“先農后工、飼肥并重”總體思路,重點發展秸稈飼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兼顧秸稈燃料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每年爭取國家資金建設2個以上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縣,積極開展全量化利用縣區(鄉鎮)、產業模式縣區(鄉鎮)、沃土模式縣區(鄉鎮)及全產業鏈高值化試點工作。
(一)秸稈飼料化利用。各縣區要依托規?;Q蝠B殖場,開展小麥、玉米、水稻和油菜等秸稈的青貯、黃儲、干儲、造粒等飼料化加工,打造秸稈變肉換奶樣板,發展壯大肉牛、肉羊產業規模。各縣區對本域內收貯飼用秸稈的經營主體,按每噸2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全市爭取每年補貼消化農作物秸稈200萬噸以上。
(二)秸稈肥料化利用。各縣區要鼓勵農作物秸稈粉碎深耕還田,各地根據地塊土層情況,確定翻耕的深度,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各縣區對實施秸稈深耕還田,并且當年沒有發生秸稈焚燒火點的種植大戶,按實施面積每畝3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全市爭取每年粉碎深耕還田面積400萬畝以上,約消化秸稈200萬噸以上。對本域內收購秸稈生產有機肥的經營主體,按每噸2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爭取每年補貼消化農作物秸稈30萬噸以上。
(三)秸稈能源化利用。要依托我市現有生物質發電廠,提高消化本地秸稈比例;相關縣區政府要積極協調能源化利用企業優先收購利用本域內秸稈;對收購本域內秸稈能源化利用經營主體,按每噸2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全市爭取每年補貼消化農作物秸稈100萬噸以上。各地要爭取垃圾發電企業增建秸稈發電設施,提高秸稈能源化利用能力。
(四)秸稈基料化利用。各縣區要鼓勵食用菌龍頭企業開展技術研究,推廣秸稈生產食用菌技術模式,拓寬秸稈利用渠道,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秸稈消化量。對本域內收購秸稈基料化利用的經營主體,按每噸2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全市爭取每年補貼消化農作物秸稈30萬噸以上。
(五)秸稈原料化利用。各縣區要支持秸稈生產板材、制作工藝品和生產木糖醇等原料化利用企業發展,提高我市秸稈原料化利用水平。對本域內收購秸稈原料化利用的經營主體,按每噸2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全市爭取每年補貼消化農作物秸稈30萬噸以上。
(六)秸稈沼養循環利用。依托現有大中型沼氣工程,探索開展以秸稈為部分原料生產沼氣,擴大秸稈利用途徑。各縣區對本域內收購秸稈生產沼氣的經營主體,按每噸1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全市爭取每年補貼消化農作物秸稈10萬噸以上。
(七)完善收儲運體系。各縣區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區域地理條件、種植結構、收儲需求、運輸半徑等因素,支持市場經營主體建設秸稈收儲網點。努力實現縣區有秸稈利用龍頭企業、鄉鎮有規范化秸稈收儲組織、村有固定秸稈收儲網點的收儲運體系,推進秸稈收儲運專業化、標準化、市場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落實。市政府成立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主體實施、農民參與的工作格局,推進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切實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二)多方籌措資金,優化獎補政策。縣區政府是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主體,秸稈綜合利用所需獎補資金要納入財政預算。市財政每年拿出部分資金作為補貼,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獎勵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先進縣區。各縣區對補貼范圍和獎補標準等支持政策,可根據當地工作實際制定詳細方案適當調整優化。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對秸稈綜合利用企業融資、貸款等給予支持,解決企業資金壓力,鼓勵產業發展壯大。市、縣區秸稈禁燒扣減財力資金作為補充來源,全部用于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不得挪作它用。
(三)加強部門協作,合力推進實施。各級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籌措、監管。農業農村部門負責方案制定、項目實施、技術指導和服務等;負責農機作業管理,加大小麥、水稻收獲作業時段的監管力度,嚴格控制留茬高度在15厘米以下。自然資源部門負責解決用地手續等問題。生態環境部門加強禁燒監管,以禁促用。公安部門負責解決本域內秸稈運輸過程中車輛超限等問題。各部門要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合力推進。
(四)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輿論氛圍。各縣區要充分利用手機短信、微信、抖音等宣傳媒體,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支持政策和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典型,宣傳秸稈有價值、利用有途徑、銷售有渠道,鼓勵群眾主動參與。
文字解讀:《信陽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試行)》的政策解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