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我省反饋督察意見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深入信陽革命老區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結合我市實際認真制定方案,狠抓整改落實,各項整改任務有效推進。現將整改情況報告如下:
一、整改工作開展情況
(一)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自覺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整改工作同本地區、本行業發展有機融合,層層夯實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整改的工作格局。
(二)即知即改。為推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得到有效整改,進駐督察結束后,我市根據督察組反饋的問題,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堅持問題導向,對督察反饋問題主動認領、照單全收、認真研究,制定了《信陽市貫徹落實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梳理出共性問題24項、個性問題1項,并逐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員、整改目標和完成時限。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也對照全市整改方案,結合各自實際,分別制定本縣區、本部門整改方案,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確保整改工作有序推進。
(三)強化督查。按照省工作調度要求,市環委辦堅持每月調度整改工作進展情況,協調推動工作落實,不斷加大現場督辦和明察暗訪力度,先后在全市組織開展督導檢查三次。對調度和督查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相關縣區和部門下發問題交辦清單6批和督辦通知3份,并跟蹤落實。對整改進展滯后的問題,實施掛牌督辦,市分管領導先后5次召開推進會(現場會),專題研究整改推進工作;市環保督察整改辦多次召開約談警示會議,壓實各方責任。為推進商城縣達權店鄉污水處理廠建設,實施掛圖作戰,每日一調度、3日一督查;對原信陽化工總廠農藥廠污染地塊修復治理工作,市黨政主要領導現場安排調度整改工作,分管副市長多次現場督導進度,親自協調加快污染土處置,市生態環境部門派出專人駐點督導,有力推動了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落地見效。
(四)嚴肅問責。中央環保督察進駐期間,對群眾舉報信訪問題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問責,責令整改63家,立案處罰36家,罰款201萬元。全市先后問責44人次,其中,行政記過處分1人,政務警告處分2人,黨內警告處分4人,誡勉談話17人,約談20人。
(五)加大宣傳。綜合運用電視、電臺、報紙、網絡等媒體,及時廣泛深入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先進事跡、典型人物和寶貴經驗,曝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在河南日報對信陽市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報道;在信陽日報一版、二版和民生版分別開設了“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防治大氣污染,全力攻堅沖刺”、“曝光臺”等欄目,采用評論、通訊、消息和照片的方式對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全方位報道;在信陽廣播電視臺開設“特別關注”專欄報道我市環保攻堅工作;在信陽日報和信陽電視臺定期投放專題報道,大容量、多視角、全方位宣傳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曝光環境違法行為,營造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二、整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持續領先。2022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主要指標穩居全省第一,PM10平均濃度為60.43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為39.66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為297天,綜合指數為3.871;環境空氣質量常規監測6項因子中5項已實現二級達標,其中PM10平均濃度優于省定目標任務5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優于省定目標1微克/立方米,得補生態補償金6000余萬元;轄區8個縣實現全縣域二級達標,空氣質量排名全部進入全省前15位,其中新縣、商城縣穩居全省前兩位。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2022年,全市45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同比上升8.89%。其中,Ⅱ類及以上斷面25個,占比55.56%,創我市有監控數據以來最好水平,得補生態補償金1000余萬元。10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安全。土壤環境改良“五大任務”全部完成年度計劃,全市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土壤環境實現總體穩定、持續向好。
(二)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成效明顯。新縣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成為全省兩個“雙創”成功縣區之一;光山創成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商城縣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浉河區、羅山縣、固始縣、光山縣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縣”;商城縣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三)企業績效引領和VOCs治理快速推進。工業企業全面達標行動順利推進,完成全市533家排放高、污染重、影響大的工業企業排查整治,整改問題企業83家。推進企業績效分級提升,6家企業達到A級標準、59家企業達到B級標準、10家企業達到績效引領性標準,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涉VOCs企業問題排查及治理幫扶工作順利開展,累計排查幫扶涉VOCs企業74家,有效推動了突出污染問題快速解決。
(四)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置水平得到提升。全市已建成投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6個,已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總產能5200噸/日,實現所有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強醫療廢物處置企業的日常監管,據統計,我市醫療廢物產生量為10~14噸/日,目前正在運行的3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已滿足我市轄區當前醫療廢物處置需求。
(五)整改任務有序推進。截止目前,24項共性問題均按序時進度完成,1項個性問題(原信陽化工總廠農藥廠地塊污染治理問題)正在全力推進。184件群眾舉報案件,已完成182件,剩余2件(重復舉報件,實為1個問題),即上述原信陽化工總廠農藥廠污染地塊問題。經市政府批復同意,該污染地塊用地性質已調整為綠地,正在按照綠地標準實施風險管控,至2023年1月底,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環境空氣質量與目標任務仍有差距。2022年,我市PM2.5平均濃度為40微克/立方米,中心城區尚未實現環境空氣質量二級達標;臭氧污染形勢有所反彈,5-9月份因臭氧污染損失21天優良天,高出省定目標值10天;重污染天氣仍未完全消除,累計出現5天重污染天氣;污染防治攻堅責任未完全壓實,秸稈禁燒工作問題較為突出,被通報的火點數全省居多,導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二)部分國省控水質斷面仍未實現穩定達標。雖然考核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標,但部分斷面還存在不同月份、不同時段時有超標現象發生。如國控洪河入淮河口斷面、浉河信陽琵琶山橋斷面,市控閭河息縣長陵鄉閭河橋斷面、春河入白露河口斷面。
(三)土壤和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作仍需加強。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浉河區原信陽化工總廠農藥廠污染地塊問題尚未銷號;全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已全面開展,部門間聯動監管機制正在積極推進中;縣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仍需加強建管。
四、下一步工作
2023年,我市將持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力爭早日實現環境空氣質量全域達到二級標準;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確保水質斷面實現“保三爭二”目標;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確保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安全穩定;加快推進原信陽化工總廠農藥廠污染地塊問題整改,確保2023年6月底完成地塊風險管控并驗收銷號;堅持“生態強市”戰略不動搖,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為碳達峰、碳中和做出信陽貢獻。